close

 

由於身邊有JYJ忠實粉絲的朋友,所以從去年開演以來就知道這部音樂劇。
有天心血來潮在網上閒逛,看到俊秀的場次居然還有最後一個空位,發狠就訂下票。
這或許是莫札特特別為我留下的吧(哈)...6/29~~~期待

梅雨季....下了兩天的大雨>< ...劇場在郊外ㄟ。
出了電車站可是得走上10來分。光想到這裡..整個興致比外頭的天空還陰霾
但還是得去阿~錢也花了,
又有多少機會能碰到冒著大雨看音樂劇的機會...穿上夾腳拖....出發...啦次go~~~~
.
.
雨過天晴時的喜悅~~~   天空做美的關起水龍頭。謝謝老天~


    

進入會場的路口,沿路上插滿莫扎特的廣告~越來越有FU了


I'm here~留影做證!!!
 
入口處擺滿日本粉絲團送應援賀禮...白米(드리米)+花圈...這..只能說各國習俗大不同 
   
大廳內柱掛著莫札特的巨大影像

從三樓看到的俊秀莫札特!!!

立牌俊秀 ! ! !
 

櫃台前擠著採買偶像週邊的粉絲....

  

 

俊秀的魅力可不是蓋的,館內幾乎9成9是女性,這堆男學生算是異類(笑)

.
.
離開演前還有一些時間,好奇地跟著這群人等著等著...某位男藝人出現了~~不管他是誰先拍的再說(哈)
 

由於買的坐位是在三樓,俊秀的表情...看不到啦(恨阿)~~~
下回看這類表演一定要帶望遠鏡。但阿~這反而能專心地用耳朵聆聽

 

兩個多小時、現場管弦樂團的奏出的美樂、舞台上演員充滿激情的專業演出及華麗舞台戲服帶領著觀眾們體驗莫札特的痛苦和挫折。

 

全程都是全是韓文對白(廢話),說全聽的懂是不可能的啦(努力中)...但還是有被感動到。這就是編導功力地厲害之處。然後回家立刻上網查了一下"莫札特的一生",就更加地了解整個音樂劇的內容,總算完美的畫下句點。
 
■뮤지컬 모차르트■ http://www.musicalmozart.co.kr/

 
<莫札特的一生>

莫札特 Mozart, Wolfgang Amadeus(1756-1791)】
奧地利作曲家, 與海頓、貝多芬並列為十八世紀末古典音樂的三大巨頭。自創鋼琴和交響曲格式, 應用繁複的絃樂作曲技巧, 呈現出甜美亮麗的音效, 以及深刻的情感。Mozart對於音域的變化和小喇叭嘹亮的音色有特別偏好, 因此在管樂器的應用上比海頓得心應手些, 後期的六首交響曲包含了濃厚深刻的哲學意味。他改良了朗誦調、抒情調及舞台動作, 解決了管絃樂雜音的問題。

一七五六年一月二十七日,生於奧地利薩爾茲堡的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札特 (Wolfang Amadeus Mozart), 父親雷帕德 (Leopard Mozart) 來自德國奧格斯堡,先是在薩爾茲堡大主教樂隊擔任小提琴手,後來逐漸晉升為宮廷作曲家和副樂長,著有「小提琴之藝術」一書。 六歲時,莫札特寫了一首美妙的鋼琴小步舞曲與小提琴奏鳴曲。他的父親發現他不僅有音樂才華,甚至是世上罕有的天才,於是放棄了為自己謀前途的計畫,傾全力讓這小孩接受最完整的音樂教育,同時打算將莫札特這位百年難得一見的神童帶至各地宣揚。他們一家人於是開始了歐洲之旅。他們先到慕尼黑,在公爵馬克斯米蘭御前獻奏,獲得高貴的禮物。之後又到了奧國林茲,不料,莫札特與他的姊姊瑪麗亞卻在這個時候生病了,但最後還是到了維也納,初抵未久,立即被召往仙布倫宮御前演奏,喝采聲連連,頗受讚揚。莫札特當時甚至在古鋼琴前賣弄了一番技巧。由於在維也納的成功,莫札特的父親於是計畫下次目的地到巴黎。巴黎當時是歐洲的文化中心地,任何人想博得名聲,就非得前往巴黎不可。1763年夏天,他們又開始啟程前往巴黎,途中經過了奧格斯堡、曼海姆、法蘭克福、布魯塞爾。在法蘭克福演奏會上,德國大文豪歌德也曾在此聆聽,並在日後的回憶錄中,大大讚揚莫札特一番。結束巴黎之行後,莫札特一家人又到了倫敦,結識大巴哈的么子克利斯強巴哈,莫札特從他那受益匪淺。

這種緊湊的舟車勞頓,雖然使莫札特名聞遐邇,吸納了各地音樂的風貌,可是對他的健康卻有害無益。莫札特之所以英年早逝,過度的工作量有必然的影響。回到了家鄉薩爾茲堡後,莫札特只住了十個月之後,又到維也納去了。到了維也納,他開始日夜不停的作曲應付他人,完成的歌劇有「裝呆姑娘」、「巴斯強和巴斯倩」;他也為孤兒寫「彌賽曲」及六首交響曲。後來他應聘擔任薩爾茲堡宮廷樂長,但沒有薪水。不久,又與父親前往義大利,在羅馬,他憑著記憶,將只聽過一次的的阿賴格里的演唱曲「求主垂憐」背誦後謄寫成樂譜,轟動了羅馬,還榮獲教皇的授章。十四歲時,莫札特寫了歌劇「米提達德王」,在米蘭上演,所向披靡。之後,又寫了歌劇「耳巴的阿思卡尼」,在米蘭又獲得一次大成功。

當莫札特遊遍了歐洲所有的大城市後,希望能找到一份固定的音樂職業,但他前往維也納與慕尼黑時,都是敗興而歸,所以只好待在薩爾茲堡,在兩年半的時間,完成了約八十首的作品,其中還包括了為薩爾茲堡市長哈夫納的音樂晚會而作的「哈夫納小夜曲」與歌劇「牧羊人之王」。

二十一歲時,莫札特又想嘗試到巴黎看看,由母親陪同。到了巴黎,沒想到母親猝然去世,這對莫札特的打擊頗深,他在那裡寫了幾首曲子,都相當成功,曲中強烈的流露出莫札特對母親的懷念與喪母的痛苦,如「A小調鋼琴奏鳴曲」便是一例。在失去親情的痛苦打擊與對工作始終無著落的情況下,陰影籠罩了莫札特,莫札特也因此深刻地體驗出人生的悲歡,這時候,他的作品逐漸臻於圓熟。回到薩爾茲堡的途中,莫札特又寫了一齣歌劇「依德梅尼俄」在慕尼黑上演,極為成功。在薩爾茲堡,莫札特的情況愈來愈糟,與大主教的關係愈來愈壞,有一天終於爆發口角。由於這一次的風波,莫札特遂辭去工作,又到了維也納。這次維也納之行,是莫札特人生另一個轉淚點。他在那裡開始寫作德語歌劇,因為那時是義大利語歌劇的天下,許多德奧人都希望能有屬於自己語言的作品,但無專才寫作,更無天才發揚,始終難成氣候,莫札特因此開始大顯身手。他寫了「後宮誘逃」,音樂中始終都洋溢著如春風般的生動,這部作品可說是完全表現了莫札特特色的第一齣歌劇。

事實上,「後宮誘逃」劇中情節簡直就是莫札特的愛情故事,莫札特愛上了房東的二女兒康絲坦彩,因為她的母親阻撓,只好私奔結婚,成了誘拐記。此劇在維也納上演時很受歡迎。莫札特在維也納成功後,又開始忙了起來。從早到晚,有時教音樂,有時拜訪名士,開音樂會,參加集會,但是,他的生活仍不安定,還是沒有固定的收入,加上他不會用錢,妻子康坦絲彩沒事就購新衣,外出大吃,花費無度,搞得莫札特日日夜夜作曲以便填補她的消費,這種情形直到莫札特死去都不曾改善。

在生活的壓力下,很難得的,莫札特始終保持開朗的態度。奏鳴曲、室內樂鋼琴協奏曲、交響曲及歌劇等作品,陸續不斷的推出。繼「後宮誘逃」後,他又完成了一部歌劇「費加洛婚禮」,他全憑著那美妙的音樂,充份表現角色不同的特點。出演當晚,極其轟動,幾乎每首詠嘆調都當場應觀眾要求再安可一次,整齣歌劇一直演到半夜才演完。

在維也納,莫札特頗受敬仰,但這都市並非真正了解他的音樂,令他十分失望,後來他接受了波西米亞首都布拉格邀請,在那裡受到前所未見的歡迎,莫札特十分喜愛這種氣氛,因此又作了一齣歌劇「唐喬望尼」,這部歌劇成為整個歐洲音樂史上最崇高的傑作之一。

莫札特的作曲方式令人很難想像,他是天生的音樂天才。例如他憑記憶謄寫了阿賴格里的曲子。「唐喬望尼」的序曲,也是在出演的前晚,聽著阿拉伯神燈的故事,靈感大發時寫出的。有一次,他答應別人寫一首三重奏曲,但他又想玩滾球,因此他決定一起完成,他一面滾球,一面譜三重奏曲,輪到他時,就去玩滾球,他下場之後,就埋頭作曲,竟然也很順利完成一首優美的曲子。莫札特實在是可隨時隨地作曲,不論走路,與別人談話,他的腦子總不停的作曲,不停的幻想。據說坐在馬車上是他幻想最豐富的時候,馬車奔馳的轆轆聲,在他腦中化成美妙的節奏與旋律。從布拉格回到維也納後,宮廷作曲家古鹿克去逝,皇帝乃任命莫札特為作曲家,取代古鹿克的職位。莫札特當然高興不已,可是這份工作近乎名譽職位,並非固定收入,莫札特似乎被這樣的命運所安排。

雖然物質不豐,但他的作品卻更圓熟,也更完美。鋼琴協奏曲、室內樂、交響曲等傑作陸續問世,最後三首交響曲,各有千秋,相當卓越。其中「降E大調交響曲」第三十九號極具高貴氣質,所以有時被稱為「帝王」。其次的「C大調交響曲」第四十一號又稱「邱比特」,曲子從頭到尾明朗透澈,在最後一樂章中,運用了對位法的技巧,令人覺得莫札特似乎以巴哈的手法為範本。而「G小調交響曲」第四十號可說是充份表現了莫札特的本質。

莫札特向來就像兒童一樣天真活潑,愛開玩笑。不過在莫札特心裡,實際上是隱藏了一片陰影,在寫給父親的信時,他時常提到有關死亡的問題,這也許透露了他心中真正的陰影,也許他對自己的早逝早就有了預感。

莫札特會有當時的成就,全是父親一手栽培,所以莫札特一生都以父親為中心,有任何問題,立即向他表示。他父親去世的時間,正是莫札特在譜寫「唐喬望尼」的時候。

莫札特在父親活著的時候,處處違背他的心意,如莫札特與薩爾茲堡大主教惡化之事,他父親的立場就十分為難。他的父親屬於舊派作曲家,不贊成莫札特的作曲方式,也不在贊成他的婚姻,他的父親到了維也納看到康絲坦彩的作為後,對莫札特的婚姻更是不諒解。

由於父子之間的想法與作法長期背道而馳,莫札特的父親在完全失望而無慰藉的情況下去世,對此莫札特內疚不已,這樣深刻的痛苦,在他日後的作品表現無遺。莫札特在維也納的經濟情況日漸拮据,處境十分難堪,所以他又想外出旅行,到外地試試運氣。一七八九年,他又訪問了布拉格,萊比錫、德勒斯登、柏林等都市。到了柏林,應召前往皇宮,莫札特一共呈獻了三首弦樂四重奏曲給當時的普魯士王腓德烈威廉二世,獲得褒揚,但因在外一切不如意,次年冬天又回到維也納,那時維也納奧皇約瑟夫二世駕崩,雷奧波德二世即位,莫札特所受到的待遇每況愈下。新皇的加冕典禮決定在法蘭克福舉行,音樂由義大利的薩里耶里 (Salieri,1750 ~ 15) 作曲,此人也是電影「阿瑪迪斯」中的主角,他在影片中被描寫成謀害莫札特的主謀人。薩里耶里是貝多芬的老師,也有一些作品傳世;也許是因為他在宮廷中是莫札特的主要競爭對手,以致許多說法都對他不利,但把他說成是謀害莫札特的主謀,也太過牽強。

雖然莫札特在宮廷中心所受到的重視不如從前,但是莫札特並不死心,他決定再前往法蘭克福試一試運氣。他到了法蘭克福,親自演奏新的鋼琴協奏曲,奈何到場人數並不多,後來這首曲子被稱為「加冕協奏曲」,從此莫札特的命運愈來愈悲慘。

一七九一年三月,莫札特的劇院經理朋友史康奈德委託他寫一齣德語歌劇,這家劇院不是為皇宮的高級人士所設的,而是在維也納郊外的中下階級的流行德語劇院,莫札特並不因對象是平民而拒絕,反而接下任務,他長久以來就希望能再寫一部德語的歌劇。

史康奈德為了讓莫札特專心作曲,特把公園裡一間漂亮的小屋子租下來,讓莫札特居住,當時他的妻子正外出療養,莫札特十分愉快地完成了這部歌劇--「魔笛」。此劇於1971年9月初演,頓時大為轟動。為答謝觀眾的愛護,莫札特還特地親自指揮。

莫札特正在寫作「魔笛」時,半夜突然來了一位身披灰色披風的男子拜訪莫札特,問他肯不肯寫一部安魂曲;莫札特當時嚇了一大跳,因為安魂曲是為死人而作的彌撒曲。此男子不肯透露任何名字,但是願意提供一筆豐厚的費用當做此曲的代價;莫札特感到恐怖不已,但因實在缺錢用,便硬著頭皮答應下來,那陌生男子也約定了日後取稿,才告辭離去。不久,由於「魔笛」的成功,莫札特差點忘了這件約定,有一夜,那名男子又突然出現了,催促他早日完成先前的約定。後來世人才知道這名男子是一富人的僕人,因富人的妻子去世,打算演奏安魂曲,暗中拜託莫札特動筆。莫札特受到壓力,因此日日夜夜都在思索著安魂曲的詞歌。莫札特的身體本來就不好,再加上常常夜裡作曲,身體更加嬴弱,這時他已感覺到他在為自己作一首安魂曲了。到了十一月,莫札特已病得無法起床,不過仍未放棄責任,照樣工作,直到有一天,他的頭腦已昏迷到無法集中意識去記曲調,才由他的弟子朱斯麥耶代為記譜。

十二月五日晚上,莫札特終於放下了未完成的安魂曲,與世長辭。當他去世時,家中分文不存,遺體只好埋葬在十分廉價的平民公墓內。莫札特的遺體原先是放在當初與康絲坦彩結婚的史德芬教堂,然後運往墓園,當時因暴風雪侵襲,送葬的人半途折返,只留下被埋沒在無名墓園內莫札特孤單的遺體,第二天,再去確認他的墓地時,卻已永遠無法找到了,莫札特之墓,永遠成謎。過了很久,當世人公認莫札特是曠世奇才,是非常偉大的音樂家時,才動員在墓園作調查挖掘,但仍是無功而返,最後只隨意選個地方替他立了個墓碑,算是對他的景仰。他的弟子朱麥斯耶,也遵照了莫札特的願望,把安魂曲補寫完畢。每逢後世紀念莫札特時,都是演奏此曲,聽者無不動容。

「天妒英才」這句話應用在莫札特身上是再恰當也不過的,他一生坎坷,終身貧困,但始終樂觀,保持著赤子之情,那時代的人對莫札特並不了解,對莫札特的音樂也只是表現出一般的欣賞程度,但是,如果莫札特死後有知,他
應可安息,因為我們已從他的作品中洞徹真情了。

 

莫札特小傳

莫札特1756年1月27日出生於奧地利薩爾茲堡(Salzburg, Austria)。他的父親是任職於大主教手下的小提琴手,曾寫下一首「玩具交響曲」,而且還在小莫札特出生那年出版了一本有關小提琴演奏法的教科書。但當他發現的天份,即放棄一切專心地教育他的小孩,並且帶著他到處旅行。因此莫札特小時候大半的時間都在旅行及演奏渡過。也因為這樣,他得以很廣泛地接觸到當時歐洲各地不同的音樂,所以這些都成為他作曲的最大資源。

小莫札特有著一對敏感的耳朵,能分辨出每一個音來。但是據史料記載,他不喜歡管樂 器,尤其是小喇叭。據說他父親為了要讓他喜歡這個樂器,特別請他的一位好友到家裡 吹給他聽,不料才吹出第一個音,小莫札特的臉色便立刻發青,而且倒在床上發抖。不 管這件軼事之真實性有多少,莫札特確實是沒有為小喇叭作甚麼作品。

在他旅行演奏的途中也常有一些很特別的事發生。有一次,有位國王對小莫札特音樂方 面的天份頗有所聞,就對他提出一個要求:「請他以絨布蓋著琴鍵演奏。」結果小莫札 特當然是「不負眾望」很流暢地彈奏出美妙的樂曲。還有一次他在羅馬的教堂聽到一首 九聲部的「慈悲經」後,就將音樂背起來,回到旅館時,將樂譜全部抄錄下來。到了第 二個禮拜,莫札特將這些譜夾帶在帽子裡,再到教堂去聆聽此曲,結果只發現少部份的 錯誤而已。因為當時教會是嚴禁抄寫樂譜的,這件事傳開之後,羅馬人便要求他公開在 一個音樂會場合中唱唱看,結果莫札特流利而且非常正確的唱出,使眾人都嚇一跳。
他的作品相當多,大家耳熟能詳,包括:歌劇「魔笛」、「費加洛婚禮」、「唐喬望尼 」...「哈夫納交響曲」(Haffner)、「邱比特交響曲」(Jupiter)、「布拉格交響曲」(Prague) ...以及非常多的鋼琴、室內樂、協奏曲作品。

莫札特在1791年12月5日去世於維也納。享年34歲。

莫札特的名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不論對古典音樂涉獵的深淺,都會喜愛他的音樂。在他短短三十五年的生命中,他寫出質量均精的歌劇、協奏曲、室內樂等音樂作品,若說莫札特獨占了老天爺要給世人的音樂天賦也不為過。但這樣的音樂家卻因為不願意在宮廷中當個低聲下氣的音樂家,為求做個靠音樂創作獨立生活的音樂家,最後貧困而死。

  莫札特的父親是薩爾茲堡大主教宮廷的小提琴師、作曲家、助理指揮。莫札特很小的時候父親就發現了他的音樂天賦,六歲時在慕尼黑和維也納舉行鋼琴獨奏會,1763年與父親、姊姊開始長途巡迴演出,他們走過德國、比利時、法國、倫敦、荷蘭等地,直到1766年才回到薩爾茲堡。在這段時期莫札特已經寫了幾首交響曲與三十多首其他類型的音樂作品,此時莫札特年僅十歲。

  幼年時期已經獲得盛名的莫札特,進入青年期後卻無法事事順遂。首先他的父親極力想要為他在維也納的宮廷中取得一個職位,但卻未能如願,莫札特只好留在薩爾茲堡的大主教府中繼續創作,直到1781年被解僱為止。離開大主教府時,莫札特二十五歲,他決定當一個靠自己力量生存的音樂家,他也是第一個擺脫受宮廷職務庇護,尋求獨立生活的音樂家。但這談何容易!

  在莫札特去世前一直住在維也納,以教鋼琴、舉行音樂會、創作音樂為生。一七八二年他和康斯坦丁˙韋伯結婚。這對夫妻雖然恩愛,但對莫札特而言,康斯坦丁並非他理想的伴侶,康斯坦丁非常不擅長持家理財,無法成為丈夫的支柱,在兩夫妻都不善於理財的情況下,莫札特債台高築。

  婚前三個月,莫札特的歌劇《後宮誘逃》在維也納上演,得到極大的成功,在「莫札特熱」下,他舉行音樂會,發表鋼琴協奏曲,結交各式朋友,上自貴族權貴,音樂家、演員,下至販夫走卒。1787年、1791年為了《唐喬望尼》與《狄所托的仁慈》兩部歌劇他拜訪布拉格,在此地受到盛大的歡迎。但這些都沒有為莫札特帶來他希望的職務。1790年,奧地利新皇利奧波德二世繼位,但他並沒有任命莫札特為教堂樂正,讓莫札特非常失望。

  莫札特過世前幾年對共濟會產生興趣,他最後一部歌劇《魔笛》以及一些作品也反映共濟會的思想。1791年7月,一個神秘怪客出現,要求莫札特為他寫一部安魂曲。這個神秘客讓莫札特感到六神無主,作品沒有寫完就過世了。最後才知道這個神秘客不過是個貴族的管家,替貴族上門委託莫札特作曲。莫札特的病因至今已無法知曉,他的葬禮也是在淒風慘雨中舉行,葬在一個沒有墓碑的貧民公墓中。

  若說莫札特是以販賣作品維生,他並沒有對不起買他作品的人,從質與量來看,他的作品都是超水準的。莫札特的交響曲作品莊重典雅、旋律具歌唱性,其最完美的交響曲作品是最後三部交響曲作品,作曲家在八週內就完成這三部交響曲,但卻是風格迥異的三部作品:第三十九號交響曲溫柔歡愉,第四十號感傷惆悵,第四十一號則宛如史詩一般;其他形式的室內樂作品也富有特色,不論是各類形式的協奏曲或是《小夜曲》、《哈弗那》等作品,呈現出毫無瑕疵的優美情趣,有著如歌的音調,引人入勝;莫札特一向以歌劇作曲家自居,他最膾炙人口的幾部歌劇《後宮誘逃》、《費加洛的婚禮》、《唐喬望尼》、《女人皆如此》、《魔笛》以妙趣橫生的音樂刻畫人類的各種情感。

<摘文來源>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5102011970&q=1106112810298&p=%E8%8E%AB%E6%9C%AD%E7%89%B9

arrow
arrow

    TOMOhou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